滇公網安備 53010202000908號
感謝您的光臨!您是第50715458位訪問者!
技術支持: 方森科技對于怎樣把握政治大局,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了要點:提高政治判斷力、政治領悟力、政治執行力。原中央文獻研究室常務副主任金沖及在人民日報撰文稱,學習歷史特別是學習我們黨的歷史,可以更深刻地理解和更好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這一重要要求。
學黨史和把握政治大局
問題的提出
習近平總書記在去年底召開的中央政治局民主生活會上,就講政治問題講了一段極為重要的話:“我們黨要始終做到不忘初心、牢記使命,把黨和人民事業長長久久推進下去,必須增強政治意識,善于從政治上看問題,善于把握政治大局,不斷提高政治判斷力、政治領悟力、政治執行力。”為什么習近平總書記特別提醒全黨同志必須“增強政治意識,善于從政治上看問題,善于把握政治大局”,并且著重提出要“不斷提高政治判斷力、政治領悟力、政治執行力”?因為我們黨和國家正處在一個新的歷史起點上,無論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還是應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都會遇到許多過去從來沒有遇到過的新問題。而要正確處理這些問題,最根本、最重要的就是善于把握政治大局。我們遇到的問題多得很,但只要善于把握政治大局,那些具體問題就不難解決。否則就會窮于應付,甚至會因應對不當而付出重大代價。對于怎樣把握政治大局,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了要點:提高政治判斷力、政治領悟力、政治執行力。學習歷史特別是學習我們黨的歷史,可以更深刻地理解和更好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這一重要要求。毛澤東同志在《實踐論》中指出:“一切真知都是從直接經驗發源的。但人不能事事直接經驗,事實上多數的知識都是間接經驗的東西,這就是一切古代的和外域的知識。這些知識在古人在外人是直接經驗的東西”。他所說的“古人”,包括所有前人在內,他們的經驗對我們十分重要。這就闡明了學習歷史的重要意義。中國共產黨的百年歷史是一部光輝的歷史,有非常豐富的精神財富。在慶祝中國共產黨百年華誕的重大時刻,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決定在全黨開展黨史學習教育,其目的就包括教育全黨特別是黨的各級領導干部從黨的歷史中汲取經驗和智慧,學會從政治上看問題,學會在應對復雜多變的形勢時始終清醒地把握政治大局,不斷提高政治判斷力、政治領悟力、政治執行力。
提高政治判斷力
人們的行動總是基于他們對事物的判斷,而要對事物作出正確判斷并不容易。事物往往多面而復雜,有時還示人以假象。如果只看到事物的某些現象而沒有看清事物的本質,只看到事物的局部而沒有看到它的全貌,只看到事物一時的表現而沒有看到它未來的發展,只看到這個那個事物而沒有看到它們之間的相互聯系和相互影響,就匆匆忙忙作出判斷,還以為這種判斷是有根據的,那就很危險。因為在這種情況下會作出片面的、錯誤的判斷,甚至會導致嚴重的政治失誤。在認識周圍事物和處理重大問題時,只有抱著“如臨深淵,如履薄冰”的態度,一切從實際出發,慎重而反復地比較不同選擇的利弊得失,才能作出正確判斷。作出正確判斷,最重要的是符合實際。這一歷史經驗,可以從我們黨的歷史上找到許多例證。其中很著名的例子就是全民族抗日戰爭爆發后不久,在國內一些人中曾出現“亡國論”和“速勝論”兩種判斷。作出這些錯誤判斷并不是偶然的,也可以舉出一些事實作為論據,但都是片面的事實。毛澤東同志此時寫出《論持久戰》,具體比較了中日雙方的長處和弱點,認為中國的抗戰必將取得勝利,但會是持久戰,并指出它的發展要經歷三個階段,以及每個階段所應采取的方針政策。有了這個判斷和應對之方,中國人民在抗日戰爭期間盡管幾經曲折,但一直心中有數。事實證明,毛澤東同志的判斷完全正確。科學的預見性,對于提高政治判斷力有著重要意義。全國解放戰爭時期,毛澤東同志在1947年12月作了《目前形勢和我們的任務》的報告。那時候,國民黨當局還控制著全國絕大多數地域,包括幾乎所有工商業發達、人口眾多的大城市;軍隊人數仍大大超過人民解放軍,還有用美式武器裝備起來的部隊,并且繼續得到美國政府的援助。那時,恐怕很少有人會想到,再過一年多,人民解放戰爭將取得全面勝利,新中國即將誕生。但毛澤東同志對當時的局勢明確作出判斷:“中國人民的革命戰爭,現在已經達到了一個轉折點。”“這是一個歷史的轉折點。這是蔣介石的二十年反革命統治由發展到消滅的轉折點。這是一百多年以來帝國主義在中國的統治由發展到消滅的轉折點。”“這個事變一經發生,它就將必然地走向全國的勝利。”毛澤東同志這個重大判斷,首先是從政治上看問題的結果。他分析:國民黨區域的人心動向變了,蔣介石被孤立起來,廣大人民群眾站到了我們方面。人心向背,這是決定一切的。在軍事上,人民解放軍已在歷史上第一次從防御轉入進攻,它同人心的變化聯系在一起,是不可逆轉的。在經濟上,蔣介石集團的問題已經很嚴重了。有了這個大判斷,才能果斷地作出隨后的重大決策,包括發布“建立民主聯合政府”的五一口號、發動三大戰略決戰等等。這樣,打倒蔣介石、建立新中國自然地被提到現實日程上來。新中國成立后,黨中央的重大決策也是建立在對政治大局的正確判斷之上。1953年,黨中央看到國民經濟已經恢復,第一個五年建設計劃已開始實施,社會主義的政治、文化和經濟因素在全國已取得重大發展,朝鮮戰爭的停戰協定已經簽訂。在全國大局發生重大變化的條件下,黨中央果斷制定以“一化三改”為主要內容的過渡時期總路線,幾年內在全國建立起社會主義基本制度。這是中國歷史上最深刻最偉大的社會變革,為當代中國一切發展進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礎。盡管具體工作中有不足之處,但沒有當年建立社會主義基本制度,也就沒有今天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發展。黨中央十分關注黨和人民事業所處的歷史方位和發展階段,這是政治上始終保持清醒頭腦和定力的基本依據。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作出把黨和國家工作中心轉移到經濟建設上來、實行改革開放的歷史性決策,使我國社會主義進入新的歷史發展時期。經過幾年實踐探索,到1987年黨的十三大召開前夕,鄧小平同志又對中國的全局作出重要判斷:“社會主義本身是共產主義的初級階段,而我們中國又處在社會主義的初級階段,就是不發達的階段。一切都要從這個實際出發,根據這個實際來制訂規劃。”據此,鄧小平同志提出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路線。他還特別告誡黨內同志:“我講的東西都不是從小角度講的,而是從大局講的。”“不能改變這條路線,特別是不能使之不知不覺地動搖,變為事實。”這些都是大的政治判斷和大的政治決策。上世紀80年代末90年代初,蘇聯解體和東歐劇變使世界社會主義陷入低潮。面對當時相當嚴峻的國際局勢,中國該如何應對?有著豐富政治經驗的鄧小平同志指出:“別人的事情我們管不了,只講一個道理:中國的社會主義是變不了的。中國肯定要沿著自己選擇的社會主義道路走到底。誰也壓不垮我們。只要中國不垮,世界上就有五分之一的人口在堅持社會主義。我們對社會主義的前途充滿信心。”“總之,對于國際局勢,概括起來就是三句話:第一句話,冷靜觀察;第二句話,穩住陣腳;第三句話,沉著應付。不要急,也急不得。要冷靜、冷靜、再冷靜,埋頭實干,做好一件事,我們自己的事。”這是何等的政治氣概和責任擔當。學黨史,前輩們的那些光輝事跡和政治經驗、政治智慧是無法忘卻的。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善于從政治上看問題,善于把握政治大局。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上指出:“經過長期努力,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之后,我們要乘勢而上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向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進軍,這標志著我國進入了一個新發展階段。黨中央強調要準確把握新發展階段,深入貫徹新發展理念,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這是從國內外大勢和全局出發,統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戰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作出的政治大判斷和政治大決策。
提高政治領悟力
提高政治領悟力,要堅持用黨中央精神分析形勢、推動工作。做到這一點,就要對“國之大者”了然于胸、深入領悟和準確把握。社會生活異常復雜,為了推進事業發展,必須在眾多矛盾中抓住主要矛盾,也就是抓住對全局有重要意義的大事。大事抓住了,小事就迎刃而解。我們黨領導人民進行新民主主義革命時,對于如何選擇革命的道路,黨內曾發生過嚴重分歧。毛澤東同志通過深入調查研究,認定在農民占人口絕大多數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國,只有在解決農民土地問題的基礎上,武裝農民、在農村建立革命根據地、走農村包圍城市的道路,中國革命才能成功。而黨內另外一些人,由于不了解農民問題的政治重要性,沒有認識、領悟到農民問題是中國革命的中心問題,而是照抄照搬,走城市武裝起義的路子,使革命遭受嚴重挫折。這從反面證明毛澤東同志認識和選擇的革命道路是完全正確的。上個世紀50年代末,毛澤東同志在回顧這段歷史時說:“中國的問題始終是農民同盟軍的問題。”“不抓農民問題就沒有政治。”“中國黨內相當多的人,不懂得農民問題的重要性,跌跟斗還是在農民問題上。”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后,廣東走在對外開放的前列。廣東地接港澳,又是重要僑鄉,而且一直有著對外經濟交往的傳統。1979年1月,一封關于香港廠商要求回廣州開設工廠的來信摘要送到鄧小平同志的辦公室。鄧小平同志當即批示:這種事,我看廣東可以放手干。同年4月,時任廣東省委第一書記的習仲勛同志向鄧小平同志匯報說:希望中央下放若干權力,讓廣東對外經濟活動有較多的自主權和主動余地,允許在毗鄰港澳的深圳、珠海和重要僑區舉辦出口加工區。鄧小平同志表示贊同并說:還是叫特區好,陜甘寧開始就叫特區嘛!中央沒有錢,可以給些政策,你們自己去搞,殺出一條血路來。鄧小平同志的這些考慮,顯然不只是為了廣東的發展,而是高瞻遠矚,為對外開放開辟新路。這是何等的遠見卓識!而深圳等經濟特區就是在深刻領悟“殺出一條血路來”中解放思想、改革創新,大膽試、大膽闖,創造了奇跡。改革開放以后,我們打破過去的平均主義“大鍋飯”,允許和鼓勵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區先富起來,允許搞多種經濟成分,地區差距、城鄉差距、收入差距在一段時期內勢必會拉開。但是,決不能讓貧富差距越來越大,決不能在富的人和窮的人之間出現一道不可逾越的鴻溝,那樣就違背黨的根本宗旨和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實現共同富裕不僅是經濟問題,而且是關系黨的執政基礎的重大政治問題。”“促進全體人民共同富裕是一項長期任務,也是一項現實任務,必須擺在更加重要的位置,腳踏實地,久久為功,向著這個目標作出更加積極有為的努力。”我們必須按照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要求,增強政治意識,真正提高對實現共同富裕的政治領悟力,為促進共同富裕不斷作出新貢獻。對于“國之大者”,我們必須深刻領悟。在我們黨的歷史上時常會看到:黨中央處理重要問題時,通常都不是只看到眼前短期的利害、就事論事地對待和處理,而總是從大處著想,想得很遠。常有這種情況:短期內看來有利的事,從長遠看未必有利,甚至會留下很大的禍根;而一些事短期內看來似乎要付出不小代價,從長遠看卻是十分有益而必要的。只有悉心領悟,才能始終與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當前,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我們開啟了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在新征程上,繼續踐行黨的根本宗旨,堅持黨的集中統一領導,鞏固好社會主義制度,維護國家的統一、穩定和安全,促進全體人民共同富裕,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等等,這些都是“國之大者”,也是對各級領導干部是否真正講政治、真正具備了政治領悟力的新的考驗與檢驗。拿促進全體人民共同富裕來說,這就是我們黨和國家在新時代、新發展階段的大政治。實現這個目標,是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正如鄧小平同志在改革開放之初就說過的:“社會主義不是少數人富起來、大多數人窮,不是那個樣子。社會主義最大的優越性就是共同富裕,這是體現社會主義本質的一個東西。”總之,學黨史可以幫助人們開闊眼界,胸懷“國之大者”,提高政治領悟力。
提高政治執行力
馬克思主義從來都認為:重要的不只是認識世界,更在于改造世界。改造世界,政治判斷力、政治領悟力、政治執行力三者缺一不可。毛澤東同志說過:“我們不但要提出任務,而且要解決完成任務的方法問題。我們的任務是過河,但是沒有橋或沒有船就不能過。不解決橋或船的問題,過河就是一句空話。不解決方法問題,任務也只是瞎說一頓。”對中國革命和建設中的重大問題,特別是關鍵性問題,毛澤東同志不僅作出科學決策,從實際出發寫出《論持久戰》《抗日游擊戰爭的戰略問題》等,而且對執行決策的具體辦法、可能遇到的有利和不利情況該如何處理,以及請示報告和檢查制度的建立等,都作了細致而周全的規定,并且在執行中抓得緊而又緊。毛澤東同志對黨的政治執行力有一段名言:“要‘抓緊’。就是說,黨委對主要工作不但一定要‘抓’,而且一定要‘抓緊’。什么東西只有抓得很緊,毫不放松,才能抓住。抓而不緊,等于不抓。”“我們有些同志,也抓主要工作,但是抓而不緊,所以工作還是不能做好。不抓不行,抓而不緊也不行。”大家知道,周恩來同志既有高度的政治判斷力和政治領悟力,又有極強的政治執行力。1955年4月,他率團出席亞非會議。參加會議的29個國家中,22個沒有同新中國建交,有的人在會上還猛烈攻擊中國。周恩來同志當機立斷,把原來的發言稿印發給大家,臨時在大會上作了補充發言。他一開始就說:“中國代表團是來求團結而不是來吵架的。”“是來求同而不是來立異的。在我們中間有無求同的基礎呢?有的。那就是亞非絕大多數國家和人民自近代以來都曾經受過、并且現在仍在受著殖民主義所造成的災難和痛苦。”“我們并不要求各人放棄自己的見解,因為這是實際存在的反映。但是不應該使它妨礙我們在主要問題上達成共同的協議。”這個補充發言很好體現和貫徹了新中國成立之初黨中央在對外工作方面的政治判斷、政治決策,博得會場熱烈鼓掌。會議取得巨大成功。新中國成立后,周恩來同志不知處理了多少復雜艱難的工作。他是一位有著遠大戰略眼光而又能巧妙付諸實施、搞好執行的大政治家。他對身邊的人說:我們這樣一個大國家,就有那么多具體的事得有一個人管起來。我多做些這樣的事,就可以使毛主席有更多時間來考慮那些大問題。鄧小平同志說:“周總理是一生勤勤懇懇、任勞任怨工作的人。他一天的工作時間總超過十二小時,有時在十六小時以上,一生如此。”“他是同志們和人民很尊敬的人。”提高政治執行力,離不開實干。在十八屆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與中外記者見面會上,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人世間的一切幸福都需要靠辛勤的勞動來創造。”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空談誤國,實干興邦。拿剛過去的2020年來說,面對新冠肺炎疫情突如其來、世界經濟深度衰退等多重嚴重沖擊,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全國各族人民頑強拼搏,疫情防控取得重大戰略成果,我國在全球主要經濟體中唯一實現經濟正增長,脫貧攻堅戰取得全面勝利,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取得偉大歷史性成就,交出一份人民滿意、世界矚目、可以載入史冊的答卷。回顧黨的歷史,大量事實說明,妨礙和危害政治執行力的“攔路虎”,從思想方法和工作作風來說,主要是形式主義、官僚主義。這些錯誤的思想方法和工作作風,要害都是脫離實際、脫離群眾。如果黨員、領導干部思想上作風上被這幾個“主義”纏住了脫不開身,政治執行力就會大打折扣甚至完全喪失,其危害就是黨中央的重大決策和方針政策在他那里落不到實處,就會損害黨和人民的利益。醫治這幾種“主義”的良方,像黨的歷史告訴我們的那樣,就是深入實際、深入群眾,在實際中、群眾中調查研究,集思廣益。作決策和執行決策時,都堅持從實際中來又到實際中去,從群眾中來又到群眾中去。這是提高政治執行力的重要方法。歷史是前人實踐記錄的匯總。中國共產黨一百年的歷史太豐富了。我們學習黨的歷史,不只是為了緬懷前人,更重要的是要從這部內容如此豐富的教科書中吸取豐富的精神營養,包括提高政治判斷力、政治領悟力、政治執行力,從而能在新的歷史條件下以昂揚姿態奮力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向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進軍。
(來源:人民日報)